<content>
“嗙嗙嗙!”
“叮咚!叮咚!叮咚!”
半夜三更,拍门声和门铃声交替作响,可见敲门者有多么焦急。
已经是凌晨三点钟了,周赫煊却没睡觉,而是坐在客厅沙发上抽烟。听到外面的响动,周赫煊对于珮琛说:“把人请进来吧。”
于珮琛连忙起身,走出去一看,张季鸾已经进了花园,是被上海周公馆的门房放进来的。
“张先生,有什么急事吗?”于珮琛好奇地问。她到现在还满头雾水,不明白周赫煊为何彻夜不眠,而且还让她一起坐在客厅里等候。
张季鸾显得非常慌张,边走边说:“日军包围了宛平城!”
“日本人真动手了?”于珮琛惊得浑身一颤。
宛平城是守御北平的门户要冲,位于后世的北京西五环。宛平若失,整个北平都将被包围,日军的战略意图已经暴露无遗。
两人来到客厅,不等周赫煊开口,张季鸾就说:“刚接到电报,日军包围宛平城,说是有士兵在演习时失踪,要求进城寻找下落,二十九军正在与日方紧急磋商。”
“坐吧,先喝茶。”周赫煊亲自帮张季鸾冲茶水。
张季鸾急迫道:“都什么时候了,哪有心情喝茶?明诚,你说这次日军是真要进攻北平,还是仅为简单的冲突?”
周赫煊无奈苦笑:“你觉得真有日本兵走丢了?”
“就算有士兵走丢,也没理由进城找人啊,明显就是小日本的幌子!”张季鸾道。
周赫煊冷笑说:“跟当初的九一章。”
“去吧,别耽误了时间。”周赫煊点头说。
等张季鸾离开周公馆,周赫煊颓然瘫在沙发上,七七事变终于还是如期而至了。
于珮琛问道:“先生,我们该做些什么?”
“只能看着,”周赫煊颓然道,“该说的话,我都在《大公报》社论里写了,剩下的就是政府和军人的事情。”
……
在周赫煊通电全国的同时,国党和共党相继发了通电。
许多没能力自设电讯室的小报馆,直到半上午才接到消息,随即慌慌张张的准备发号外。
北方事变,举国皆惊!
身在庐山的常凯申,紧急召开军事会议,随即电令宋哲元:“宛平城应固守勿退,并须全体动员,以备事态扩大。”
当天下午,红军各部将领联名电告常凯申:“红军将士,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下,为国效命,与敌周旋,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。”
事实上,就在七月七号那天,周公便已经来到上海,同行的还有博、林二人。他对地下党员做出七月指示:“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和我国的全面抗战势在必行,不可避免……不久,上海和北平都会发生意外事变,形势会急剧变化。对此,我们思想上必须有足够的准备。”
周公这番话说出口,还不到12个小时,卢沟桥事变就发生了。
紧接着,周公又以看戏的名义,借黄金大戏院的办公室,与文化界和统战人员座谈。
此次座谈,被誉为“上海文化史上一个转折性事件”,自此之后,左翼文人纷纷成立爱国救亡组织,并把矛头从阶级斗争转为对日抗战,各种各样的爱国救亡诗歌、小说、散文、话剧…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