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4章 飞机与步枪机枪的设想(1 / 2)

在这个时代想要生产坦克。

其难度之大远超后世想象。

因为当下的工业化程度,远远未达到流水线生产的水平。

上下游配套产业更是极度匮乏,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。

这就导致许多坦克零部件,都无法通过高效的工业化流程生产,只能依靠手工精心打造。

即便有些零件能够借助各种机器设备做出粗胚,可后续仍需技艺精湛的工匠进行细致入微的打磨,才能达到使用标准。

这还是朱慈烺提供了思路和方向。

让宋应星他们带的人手,已经造出了最初代的机床的情况下。

否则的话只会更加艰难!

如此一来,生产坦克便成为一项规模庞大、工序繁杂的工程,对工匠数量的需求极为可观。

朱慈烺深知这一情况的复杂性,权衡利弊之后,干脆不再刻意隐藏。

决定大刀阔斧地进行布局。

他亲自去京城西边,出了门头沟往西的连绵群山之中。

实地考察一番之后,划定了一大片广袤的区域,将其作为专门的兵工基地。

同时,这片区域也将被划为军事管理区,实行严格的军事管制。

朱慈烺打算把炸药厂、没良心炮制造厂、新式火炮厂、炮弹厂以及至关重要的坦克厂,通通安置在这个兵工基地之内。

他计划让以后在兵工基地工作的所有人员,连同他们的家属都一同生活在基地之中。

为了确保安全与保密,兵工基地的外围和内部,都将部署专门的部队进行严密守护。

没有朱慈烺亲自下达的命令,任何人都绝对不得擅自进出。

即便是运送原材料和生活物资进入基地,也必须由专门的部队负责押送。

并且要经过一道道严格的关卡检查,以确保万无一失。

也就是说这个即将新建的兵工基地,日后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“小王国”,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完全切断。

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更易于掌控,也能更好地做好保密工作,防止军事技术和机密泄露。

如果有人想要混进去,那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。

当然了,如此庞大的兵工基地,建设起来绝非一朝一夕能搞定的。

朱慈烺先安排人手迅速建起了几座工厂,优先启动坦克和装甲车的生产工作。

而其他的配套工厂,则按照规划逐步进行建设。

与此同时,宋应星带领的科研团队也丝毫没有懈怠。

他们针对第6辆坦克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全力以赴地进行改进和优化。

在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后,便立刻组织人员开始投入坦克生产。

可他们所处的毕竟只是实验室环境,生产能力相当有限。

即便整个团队原班人马日夜拼命赶工,一个月下来也造不了几辆坦克。

但在新的坦克厂建成投产之前,也只能依靠宋应星他们这边的力量,勉强维持着坦克的少量供应。

先搞几辆坦克出来。

那也可以让坦克兵可以进行训练。

有了坦克兵之后,坦克才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嘛!

所以现在是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。

为了尽可能提高产量,宋应星一方面让人争分夺秒地生产坦克,另一方面积极申请补充大量的人手。

这不仅是为了增加当前的生产力量,也是一个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,为未来兵工基地的大规模生产储备有经验的工人。

而在新的兵工基地这边。

随着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建成。

原本负责炸药厂的高文采,凭借着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对军工事务的熟悉。

被朱慈烺调派至兵工基地,并被委以重任,任命为兵工基地的保卫部队总兵官,负责整个基地的安全保卫工作。

按照事先作出的安排和部署。

在工厂和宿舍建起来之后。

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工匠开始陆续入驻。

各类原材料、蒸汽机、发动机以及发电机等重要设备,也源源不断地被运送至基地。

众人齐心协力,按照预先规划,逐步搭建起了一条略显粗糙但却原始有效的生产线。

坦克厂的大体框架搭建起来之后,即刻开始投入生产。

朱慈烺一直心系坦克厂的生产情况,特意抽出时间亲自前往视察。

到了坦克厂后,他看到这里的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

但也发现目前的产量依旧处于较低水平。

按照当下的产能估算,一个月最多能够生产十三辆坦克。

不过,当朱慈烺看到坦克厂生产的第1辆坦克时,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欣慰。

经过现场的初步检测,这辆坦克各方面性能都相当稳定,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作战需求。

朱慈烺也清楚在当前的条件下,这样的产量和性能已经实属不易了。

当下最为关键的任务,便是着重培养工匠和工人的操作熟练度,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,想办法逐步提升产能。

如果他们的敌人没开挂的话,那么只需少量的坦克,就足以碾压绝大部分的敌人了。

所以产量方面他没有太过着急。
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